11月18日,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印发《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》,指出多家公司所售增额终身寿险存在条款表述不合规、不合理问题。
银保监会在这样说的,当前,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广受市场关注,个别公司激进经营,行业恶性竞争现象有所抬头。
大爆款重疾险不好卖了之后,增额终身寿险晋级新的网红出圈产品,可谓2022年保险业最引人瞩目。在狂奔之际,质疑也不断。监管也不是第一次点名,增额终身寿险如何化解近忧远虑,绕过万能险的前车之鉴,是费思量的事情,也是必须做的事情。
2022年11月18日
产品开发“踩雷”,监管通报24家!围剿“增额终身寿”乱象,限时排查!
明星产品霸榜
增额终身寿险之所以在低利率时代脱颖而出,就在于与传统寿险和重疾险侧重保障功能不同,它更侧重长期储蓄功能,在一个规定时限之后退保或减保,成为不言而喻的买卖双方默契。也就是说,它的竞品不是其他人身险产品,而是金融超市里的资管产品,包括银行理财、基金、储蓄等。
这条赛道上,收益是硬道理,稳定压倒一切。
今年以来,基金和基金化的银行理财,受制于宏观环境和资本市场的表现,收益率大不如前,动不动就回撤,动不动就破净,不确定性增加,投资者“怨声载道”。
储蓄产品也是如此,就连手慢都抢不到的大额存单,收益率也已经下探至3%附近。
正如郭德纲所言,不是我有多了不起,全靠同行们的衬托。在收益率齐喑的当下,年金险3.5%的收益率、增额终身寿险3.5%+的收益率是真香。更何况,它们是低风险产品,甚至可以视为无风险产品,低风险+高收益,在一片资产荒的聒噪中,想不脱颖而出都难。
投资者自然对增额终身寿险拍手叫好,入场的多是看重其投资优势,并不一定只是保险属性。险企的态度则是暧昧并分化,中小险企是高举高打,银保监会所说的“激进经营”可能就是这些险企,目的也很纯粹,就是冲规模好使。在监管干预之前的2021年,也就是增额终身寿险野蛮生长并刚刚起势的时间,在当年度最畅销的保险产品中几乎霸榜。
另一方面,头部险企还不敢放开手脚,因为这款产品有可能造成保费的大进大出。不过,增额终身寿险背后更深层次的银保渠道重归C位,在险企这边已是确定无疑的了。
近忧远虑
2023年的开门红之战已经打响,不出意外,包括银保渠道在内的多个渠道,储蓄理财性质的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是主打产品,但银保监会在此时的“当头棒喝”,为增额终身寿险适时降了温,毕竟它的近忧和远虑都被看在眼里。
这不是增额终身寿险第一次被监管点名了。早在年初,银保监会就点名了11款产品存在噱头营销风险。彼时,增额终身寿险的减保和加保设计问题,就已经被关注到了。
首先,增额终身寿险的特色设计是双刃剑,其既提供了便利性和灵活性,同时也打开了不确定之门。特别是减保的设置,如果被“放大”使用,会造成长险短做的客观效果,从而扭曲了风险和收益,扭曲了定价水平。如果减保功能被发挥到极致,险企激进经营有可能反噬到自己。
其次,险企在投资端的实力,在很大程度上,决定着险企的市场可能性。如果投资端不畅,负债端就承压,而一旦负债端给出太高的利率,投资端无法匹配,就将造成长期的利差损风险。这在低利率时代尤其需要警惕。
利差损风险,往往起于青萍之末。当下,投资端做到4%-5%的收益并不容易。而极端情况下,在低利率时代,一旦利率快速下跌,险企来不及做好负债和投资的久期匹配,资金链就可能要断掉。
最后,我们想说,任何一款产品都没有“原罪”,即使是当年被与资本大鳄挂钩的万能险,也是中性的,本身并无善恶之分。万能险的产品设计,一直都存在于其他分红险之中,包括增额终身寿险,也能看到类似的影子。
根据市场需求,经由市场竞争,于市场中诞生和进化的产品,其被青睐的功能和设计,其来有自。需要用其所长,去其所短,毕竟,保险姓保无疑是正确的,但同时其也不是排斥性的,兼有理财功能,也是保险产品的题中之义。
长按关注,精彩呈现
长按关注,随时沟通
投稿有酬·爆料必谢
Azhihuibao@163.com
一周回顾
康养新观①头部挺进,中小跟进!康养赛道,寿险转型关键抓手?
产品开发“踩雷”,监管通报24家!围剿“增额终身寿”乱象,限时排查!
重磅 | 北方三大站区首次联袂!2022年度“中国保险鼎峰108将”公示!
人身险产品透明化:费率与现金价值要公开!防范哪些痼疾再滋生?
拉大旗扯虎皮,“假保单”骗220万血汗钱!如何识破骗局?
保险中介整治风暴:失联被清理,淘汰在加速!哪些模式待崛起?
阳光人寿“橙意”服务体系揭开面纱,定义寿险生态服务新标准!
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:A智慧保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